查看原文
其他

顶尖大学被富人小孩承包,由美到中,教育分层正在形成...

精英说 精英说 2021-06-17


当今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名校越来越多地被精英家庭的孩子所包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资本和教育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行传承现象。


近些年来,“减负”一直频繁大众提起和讨论,普遍认为学生负担过重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导致部分中国家长十分羡慕美式教育,期盼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一边快乐成长,一边充满想象和创造。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但了解美式教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美国,所谓的宽松教育都是留给穷人的,而精英家庭则在子女教育上显得“野心勃勃”,“鸡娃”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也就是,美国的教育是分层的。


而当“减负”这样的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察觉到,中国的教育分层正在渐渐形成...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社会分层导致教育分层


在美国,早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是上流社会的子弟,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是被优势群体垄断的。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的主流阶级往往掌握着十足的优势。自19世纪早期开始,最早的 WASP 精英阶层(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的简称),原义是指美国的新教上流社会,即殖民时代来自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他们牢牢占据着美国的上流社会。


他们的子女在教育上享有绝无仅有的特权,子女从私立中学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升入常春藤盟校,学习上流社会的习俗、礼仪、举止,并在此期间与其他名门望族建立联系,接下来他们的舞台就会是在美国的财经、文化和政治等各大重要领域。


但这么做难免会遭致非议,于是他们尝试制定一些偏向自己的录取门槛,比如哈佛和耶鲁大学规定,入读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希腊语和拉丁文的测试,但是实际上,其他族群的公立学校是不教授这两门语言的。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这个具有明显偏向性的规定很快就被废除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他族群开始兴盛起来,其中在教育方面最具有突出优势的就是犹太人。


彼时学校用成绩选拔人才,很快,犹太移民在常春藤盟校的入学率一路飙升,WASP 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害怕自己孩子的资源被进一步抢夺,于是修改了录取标准,在成绩要求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系列有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体育素质、社交能力、领导力品格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名校一直以来都在为主流阶级服务的,虽然吸纳了一小部分其他族裔的精英,但一般都有严格的数量限制。


直到中产阶级崛起,他们在培养孩子上投注了巨大的精力,使之不断向学校的标准靠拢,因为他们深知,把握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是稳固社会地位最重要的一步。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美国高校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一代藤校,代代藤校”,一方面是因为精英家庭比底层家庭更懂得教育和知识的力量,因此他们用手里可动用的资源、财富建立起了高高的教育壁垒,一步步将他们精心打造的孩子送到社会的上层。


另一方面在美国常春藤名校中,每年有40%左右的学生属于“SpecialClass”,即他们因为某些方面的优势而在招生录取中收到了“特殊照顾”。


这些人群包括了:


1. 校友子弟(仅限父母或祖父母曾经是该校的本科学生,研究生不计。)

2. 超级运动员(国际级、国家级至少是省级的优秀体育队员。)

3. 少数族裔(如非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美国原住民、阿拉斯加及太平洋岛屿原住民。)

4. 捐助者(如果学生家庭为学校提供可观数额的捐助,学校会考虑增加学生录取的机会。)

5. 与学校董事会有特殊关系的特殊人士(例如:社会名流、金融大亨、知名政客等。)


从本质上来说,美国教育分层只是社会分层一个侧面反映,在政治经济的博弈上,即使是神圣的校园,也未能免俗。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即使发展到今天,美国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都有着明显的不公。


由于当地社区自治,公立学校的资金来源为当地城市的房产税、物业税等,可以预想,富人区的学校教学资金充足,人才辈出,精英阶级形成了长久而坚固的内部循环而穷人区的学校勉勉强强,教学质量差,孩子们无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轻松学习是个“假象”


在我们普通大众的思维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西方的孩子在学习上似乎是更轻松的。但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对于美国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家庭来说,他们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的作者安妮特·拉鲁和她的研究团队,曾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前后断断续续地采访了88个家庭,跟踪观察了12个不同阶层的美国家庭后发现:


美国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父母,在育儿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图片来源自豆瓣


美国工人阶层及住在贫困街区的孩子对待学习确实更轻松、也更“快乐”,他们的小孩放学后往往无所事事,要么在家看电视或者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拉鲁将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自然成长”


而富有家庭的小孩,日程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就连周末也极少有休息的时间。这些家庭会有组织地去培养孩子的认知、天赋、团队协作及领导能力,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协作培养”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富裕家庭的父母会花大量时间陪子女读书,并完全按照日程安排子女跳芭蕾、踢足球、学编程、参加课外项目等等活动。要是遇上多子女的富裕家庭,光是处理孩子们上下学的接送,就是一项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作业。


美国中产阶层的小孩课外活动被被各种体育运动所占据

他们的父母希望借此培养小孩的

意志力、领导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精英阶层的家庭薪资待遇更高,也更重视子女的教育。要知道,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完全免费的,但在美国的高中,没有一个学校或者老师会给学生提供 SAT 或 ACT 的考试辅导,于是,辅导班成了考试必备。但孩子周末报个补习班,随随便便都要花上几万块,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支付得起,因此他们的 SAT 成绩也会相对更具有优势。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在录取招生时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个人能力的体现就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这些活动普遍需要较高的费用。一个夏令营、一场小活动、一次辩论赛,累计起来,费用高昂。


而针对贫困家庭,他们可能连居住的地方都十分偏远,除了手里的课本,他们见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而未来,社会资源分配和信息资源分配只会越来越不合理。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当然了,并不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就一定能够进入名校,为了挤进名校,他们同样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十足的努力。


美国高中是四年制,知名高中的入学门槛则更高。比如赫赫有名的斯蒂文森高中,录取率低到吓人。每年,全纽约有26000人报名参加入学考试,但只有成绩最好的800人被录取,录取率低至3%。


从上高中的那一天起,每个预设好自己大学目标的孩子就要好好设计自己4年的高中生活了。而在高中阶段,美国高中生不仅仅需要学好课程,保证绩点,而且大多数人都要考完 SAT 和 ACT 考试,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突出个人特点,打造完美履历。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对于美国的孩子来说,从不存在“考上大学就好了”这类的说法,到了大学,从申请到入读,仍然需要投注巨大的精力,顶着父母的期待,他们的压力也不小。


可以说,强者利用教育的力量,令子女(至少在学业上)更强,这是当下不平等的时代的冷酷现实,这在任何国家都很常见。


美国也有“毛坦厂”


关乎毛坦厂、衡水中学之类的中学,一直以来都是饱受诟病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应该得到修整和改革。但“毛坦厂”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专利。


在美国同样有一个公立学校,叫做KIPP (the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的简称),它实质和毛坦厂一样,就是实实在在的高考集中营,那里聚集的都是来自底层人民的孩子。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中国的教育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教无类”,这一点在 KIPP 也同样适用,KIPP 的老师表示,学校敞开大门招收学生,先来者先招,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无论他来自何地,都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最终进入大学。


因为生源无法得到保证,刚刚入学的时候,新生阅读和数学成绩往往落后于同龄人两三个年级。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为了赶上进度,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程序,学校教学重视课本的权威,老师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地记录下考试内容。


学生们也并不被鼓励阅读多少课外书,培养多少才艺,或是适当的丰富人生阅历,他们的目标简单直接,就是拥有更高的成绩去申报一个好的大学。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应试教育,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的存在,让很大一部分底层出生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从全国的数字来看,80%的 KIPP 毕业生最终上了大学,而在这些学生居住的社区,打算上大学的学生比例还不及 25%。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素质教育更适合中产阶级的家庭,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力、资源和时间,去培养孩子的体育、才艺、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让他们在未来社会更具有竞争力。而他们教育的核心目标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安身立命,更是为了教会孩子怎样选择、抓住机遇,甚至改变世界。


素质教育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他们的最直观诉求就是让孩子接受更可能高的教育,让大学把他们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而这,正是一个孩子、甚至于一个家庭改变自身命运仅剩的道路。


虽然残酷,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现如今,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在媒体笔下被渲染得愈演愈烈,但这些压力并非今天的中国社会独有。


在北京海淀黄庄的一栋写字楼,这里聚集着各类辅助孩子完成K-12阶段全部课程的培训机构,鲜红的优惠促销条幅印衬着焦虑的家长和疲惫的娃,组成一幅奇异的场景。


北京海淀黄庄的某教育机构

图片来源于虎嗅APP,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韩国首尔的大峙洞,鳞次栉比的补习班广告牌,在漆黑夜色中闪耀着荧光,迎接着刚刚放学的孩子,来到这里上课、辅导直至深夜。


图片来源:纪录片《学习的人》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东部科塔的补习学校,一个教室可以挤满了200多个全神贯注的学生,为了考上印度最好的大学,丝毫不敢懈怠。


同样,美国的学生也穿梭于各种补习班,甚至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纽约时报》的记者就曾描述过纽约街头大批家长们冒着零下7摄氏度的寒风,赶来为子女们排队报名补习班的场景。


《美国家长望子成龙很焦虑:彻夜排队报名补习班成常态》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自2008年经济衰退以来,虽然美国其他行业在苦苦挣扎,但补习辅导行业却增长了50%以上。如今,美国补习服务市场已经高达70亿美元规模,出现了近50家特许连锁辅导公司,最大一家是源自日本的公文(Kumon)数学和阅读辅导中心,旗下拥有约1400家连锁机构。


   位于纽约法拉盛的学术补习中心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不难看出,其实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美国的穷人甚至比中国的穷人面临更深的绝望,因为美国的财富和社会分层已经形成,由此附加的现代教育无异于巩固了这种分层形式,而穷人少有打破分层的机会,唯有接受命运。


罗振宇认为,在未来的中国,教育分层也会形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全世界的孩子都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学习无疑是他们站上时代舞台最好的装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

维基百科:WASP

精英说:被遮蔽的美国教育真相:为了读名校,美国家长比中国人更拼?

中美教育其实没差:极度不公平时代来临

逻辑思维:欧美精英教育的实质,其实就是应试教育!

美国名校教育的悲剧:贫困阶层的无底洞,富贵阶层的保险柜

棕榈大道美国中学申请:为什么顶尖学校里大多是富人小孩?美国教育分层比你想的更残酷!

中国青年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教育:自由、轻松都是骗人的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